聿新與高雄鳳山農會合作,舉辦糞便潛血衛教活動
20250623大腸癌與糞便潛血衛生教育講座
糞便有血停看聽!! 從食道到肛門,消化道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可能出血反應,代表的可能是吞入異物的潰瘍、痔瘡抑或是消化道疾病等等,因腫瘤細胞血管豐富,出血的機率也是很高的喔!
以下的糞便狀況請注意:
⚠️糞便末端有鮮血:可能是痔瘡,因受到糞便擠壓,血液流至末端。
⚠️整條黑色糞便:可能為輕微腸胃道出血或大腸前段腫瘤所導致。
⚠️瀝青糞便:顏色黑,比一般大便腥臭,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。
⚠️整條紅色糞便:表示出血部位在下消化道,可能為痔瘡或腫瘤疑慮,需更加注意!
簡單區分常見的糞便含血狀況
聿新生技醫檢師為民眾提供糞便潛血基礎衛教
民眾踴躍參與健康知識問答
大腸癌在台灣是發生率排名第二、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,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3年最新公布癌症登記資料統計,大腸癌的發生人數每年約為1.5~2萬人,並且近幾年大腸癌年輕化,因此呼籲國人務必提早安排大腸癌篩檢與注意自身健康狀況,過往的期刊證實,只要及早且定期採取大腸癌篩檢,有機會減少近60%的大腸直腸癌死亡率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14年1月1日起,提供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至44歲且其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民眾,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,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,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為了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,建議民眾可以採取以下措施:
定期篩檢:每2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依結果評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健康飲食: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,減少高脂肪、高熱量的食物。
規律運動: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,保持健康體重。
戒菸限酒:菸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及時就醫:若出現腹痛、腹瀉、血便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檢查。